“小朋友们,麻花是我们重庆人从小吃到大的特色小吃,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”“你们知道麻花和税收有什么关系吗?”近日,重庆市沙坪坝区税务局举行“童眼看税收·我是麻花小掌柜”活动,邀请当地10名小学生实地参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内的陈昌银麻花博物馆,沉浸式了解麻花历史,学习传承非遗文化,引导小朋友们在实践中了解税收知识,树立税收法治观念。
“炸麻花是民间传统习俗,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。磁器口陈麻花传统制作技艺是以面粉、芝麻等为原料,经十八道工序手工制作的传统食品技艺,2016年被列入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”在磁器口陈麻花博物馆展厅里,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们介绍了麻花的发展历史、制作麻花所需原材料和陈麻花生产技艺等知识。
随后,小朋友们来到博物馆非遗技艺体验区,详细了解陈麻花揉、搓、炸等制作工艺,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体验和面、制面等麻花制作环节。“把面团搓成细细的长条,然后拧起来,小麻花就出现啦。”熊彧辰小朋友迫不及待地和身边的小朋友分享。
“我们在推动麻花产业化发展的同时,努力推广这项非遗文化。”重庆市磁器口陈麻花食品有限公司陈翔宇表示,公司建立了西南地区唯一一家麻花博物馆,通过联动政府部门、学校等开展非遗技艺传承活动,让麻花这项非遗文化一代一代接下来、传下去。
“面粉最开始的时候来自于农民伯伯种植的小麦,丰收之后他们就会将收获的小麦卖给面粉厂。从这里开始,就开始出现增值税的身影了。农产品的增值税税率是9%,但是为了保障农业的发展,国家对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。所以农民伯伯售出自己种植的小麦免交增值税。”
活动中,重庆市沙坪坝区税务人员谭露垚结合麻花生产、销售等各环节涉及到的税收知识,带领小朋友们走进税的世界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小朋友们理解税收的定义、作用以及诚信纳税的重要意义等内容。同时,谭露垚还现场向小朋友们展示发票图片,介绍发票相关知识以及农产品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,让小朋友们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税收,人人都与税收有关。
“农民伯伯将小麦卖给面粉厂,要交税吗?”“麻花是普通商品,增值税税率是多少?”“目前我们国家税种有多少个?”……为了加深小朋友们对税收知识的理解,谭露垚还通过“我是麻花小掌柜”角色扮演小游戏,引导小朋友们回忆和思考,强化对税收的认识。
游戏结束后,吴恙小朋友问道:“只有农民伯伯才能享受税收优惠吗?”对此,谭露垚解释,国家出台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来支持企业发展,比如小规模纳税人月收入不超过10万元,或是每季度收入不超过30万元,可以免征增值税。像生产销售麻花的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,国家也有税收支持政策,可以享受小微企业“六税两费”和企业所得税减免。
“税收知识学起来比想象中有趣。”朱宣丞小朋友表示,通过今天的学习,他懂得了增值税就像接力赛跑,税收接力棒从农民伯伯传给面粉厂再传递到麻花商店,每个环节只交自己新增价值部分对应的税款,税款又会用于支持社会发展,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,“我要做一名税法宣传员,将今天学到的税法知识回去讲给爸爸妈妈和同学们听。”
“‘童眼看税收’活动让孩子在实地体验中了解生活常识和税收知识,很有意义。”本次活动的带队老师尹思源表示,课本里也有对税收的描述,但孩子们只把它当做生硬的知识点,实地参观让税法从书本上的文字,变成了孩子们的“身边事”,希望税务人员能经常开展这类普法实践课,让更多孩子们直观地了解税法知识,助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的新时代好少年。
据统计,2022年6月至今,重庆市税务局已累计开展“童眼看税收”系列青少年普法活动13场,140余名青少年学生实地参观粮食储备、污水处理、航空航天、电梯制造等不同行业类型企业,在寓教于乐中学习了经济活动不同领域知识和蕴含其中的税法知识,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,还增强了其法律素养。
重庆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普法工作,加大与学校、企业联动力度,让小朋友们在实践中了解税收,让“诚信纳税”“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、支柱性、保障性作用”等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,进一步辐射带动身边人,推动全社会形成学法、知法、懂法、守法、用法的浓厚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