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部诗,一壶酒,一个谜。鄂西北大山深处的小城房县,古称房陵,今为房县,因“纵横千里、山林四塞、其固高陵、如有房室”而得名。《诗经》的主要编撰者、周朝太师尹吉甫,房陵人,食邑于房,葬于房之青峰山,今碑坟在焉。
这位距今2800多年的历史人物,推动产生了中华民族第一部诗歌集《诗经》,其文韬武略更是被西周晚期青铜器“兮甲盘”所记载。顺着历史、战争与诗歌的脉络向上追溯,我们有望看到一幅历经千年而不衰的西周税制宏阔画卷。
透过“兮甲盘”看税赋
尹吉甫,姓兮,名甲,字吉甫。公元前823年,周宣王下令让尹吉甫率军队讨伐猃狁于彭衙。尹吉甫带兵出征打败敌人胜利还朝后,周宣王念其功绩,特命尹吉甫制作了兮甲盘以作纪念。
兮甲盘,又名兮田盘、兮伯盘、兮伯吉父盘等。真品高11.7厘米、直径47厘米,附耳,盘沿边缘有花纹,底座圈足缺失。盘内有铭文13行133字,记述了尹吉甫遵天子之命征伐猃狁,获得战功而受赏赐、规范经济贸易活动、强化税收征管一事。该盘对于研究西周的官制、战争、封赏、税赋、奴隶、贸易管理、文化及体制具有重要意义。兮甲盘上“王令甲征治成周四方积,至于南淮夷。淮夷旧我帛亩人,毋敢不出其帛、其积、其进人、其贮:毋敢不即次即市”的铭文,就是在宣告淮夷历来是周朝的赋贡之臣,他们不敢不贡纳丝帛、粮储和劳役。兮甲盘的铭文就是严令索贡。
掀开“兮甲盘”的“盖头”,我们可以看出西周设立了严格的经济贸易制度和税收惩罚制度。做生意必须到指定地方,不能去分散、偏僻的地方从事贸易活动;强调税收征管必须及时,不得欠缴,如果违犯就会受到惩罚。而夏商周时期的税收制度,在征纳关系不断调整中演变前进,它维护了国家机器运转和统治阶级利益,也奠定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制度基础。
西周灭亡后,东周列国时代开启,各诸侯国争先恐后地进行赋税改革,如齐国管仲的赋税改革,承认了土地私有,加快了奴隶社会的瓦解。尤其是秦国商鞅变法,推行“废井田、开阡陌”等一系列改革,国家逐步富强起来,最后统一六国,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,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。
尹吉甫、《诗经》与税收
距今 2800多年的周朝,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十分重视文学的时代,产生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,与后来的《楚辞》并列为先秦文化之瑰宝。西周有采诗和献诗制度,《诗经》中的民歌蕴含着当时的民生民意,它成书于西周时期,尹吉甫作为当朝太师,采诗、编辑是其主要工作,也是《诗经》中已确知的作者。
《诗经》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(前11世纪至前6世纪)的305篇诗歌,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500年间的社会面貌。其中49篇涉税诗歌,穿越古今,擦亮记忆,是周代赋税历史的文学叙述和鲜活印记,也为研究古代税收提供了帮助。
“有渰萋萋,兴雨祈祈。雨我公田,遂及我私”(《小雅·大田》),“中田有庐,疆场有瓜,是剥是菹,献之皇祖”(《小雅·信南山》),写的是“井田制”。“度其隰原,彻田为粮”(《大雅·公刘》),“王命召伯,彻申伯土田”(《大雅·崧高》),是说田赋的“彻法”。三代田赋,夏代行贡法,商代行助法,至周朝推行税率为什一之彻法,劳动者按十分之一比例缴纳农产谷物税。
《诗经》里有周代的税赋故事。《豳风·七月》:“七月鸣䴗,八月载绩,载玄载黄,我朱孔阳,为公子裳”“十月陨萚。一之日于貉,取彼狐狸,为公子裘”,农民需向公家上交丝麻织品和猎物以制衣裘。“二之日凿冰冲冲,三之日纳于凌阴,四之日其蚤,献羔祭韭。九月肃霜,十月涤场。朋酒斯飨,曰杀羔羊。跻彼公堂,称彼兕觥,万寿无疆”,农民冬日要取冰收藏以待夏日王用,仲春献出羊羔韭菜之类以供王室祭祀之用,缴粮之余还要贡奉果蔬美酒。
甚至手工业、商业、农林牧渔业、纺织业等纳税人的诸般情形,都可以在《诗经》中寻到注脚。
商周时期的税收制度、征纳关系
商朝建立初期,商朝的统治者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,创立了“井田制”:“公田”和“私田”。“公田”为中间地块,“私田”为周边地块;“公田”收成归王室,“私田”收成归农户。也就是把900亩的田地平均分成9份,每份为100亩。将其中的8份田地(“私田”)平分给8户人家耕种,当中的产出完全归个人所有。还有100亩田地(“公田”)由8户人家共同耕种,产出完全归国家所有。
一个王朝的税收征纳关系,通常是与其王朝命脉正相关的。上海交大税收研究员李胜良在《试从诗经看西周税收征纳关系》中讲道,周王朝800年由弱到强、再由盛转衰的过程中,税收征纳关系恰恰印证了这一点。因为崇尚农业,在“王田”“公田”“私田”之间,凭借一定的有效税制和征纳结构,文武、周公以至成康时期都呈现一派田园祥和景象。到了西周后期,王朝关系、社会关系、税收关系则全线破裂,东迁后的周王朝越来越为春秋、战国的多主角状态所替代,东周时期(定都洛阳)的周天子仅是一个象征性的皇帝了。
商周时期,青铜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小高峰,反映出当时的生产力已得到了极大提高,政府能够收取的赋税种类变得更加繁多。除了传统农业税以外,还有针对过往关口货物所收的关市税,针对打猎征收的山泽税等税种,这些税种虽保证了西周王权经济的发展,但也让西周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。《诗经》中的名篇《硕鼠》,“硕鼠硕鼠,无食我黍。三岁贯汝,莫我肯顾”,是劳动者对国家横征暴敛、繁重徭役的控诉,书写了税收抗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“兮伯吉父作盘,其眉寿万年无疆,子子孙孙宝用。”兮甲盘上的铭文犹在,“文能提笔安天下、武能跃马定乾坤”的尹吉甫早已作古,但其“中华诗祖”的美名远播至今。溯古而论今,税收作为国家治理的“血脉之源”,在新时代、新征程必将肩负起崭新的使命与担当。